今天我的密匙又可以在 Github 下使用了(在 Firefox 里)。希望昨天的情况只是偶发事件。

网页版 Google Inbox 看起来还活着! 我已经不在手机上使用 Inbox 了:作为替代,我在 Gmail 里设置了邮件转发以便使用 iOS 自带的邮箱程序。 但是,我仍然更喜欢网页版 Inbox 多过网页版 Gmail。 让我们看看 Inbox 还能撑多久。

Inbox 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听 the pillows 的“Come On, Ghost”时,我突然想到如果我有两只分别名为 Beast 和 Ghost 的猫,那我就有正当理由时不时突然来一句“Come on, Ghost; Come on, Beast”了。

Re: Disqus + Commento,同时用两种评论框意义大不大?

给提供不需登录的匿名评论点赞! 我也刚刚从折腾评论系统的苦海中解脱:我先后换用过 WordPress、Disqus、和 Isso,但是我最后决定直接用一个 mailto 表单,自己手动添加、管理评论。

Re: Disqus + Commento,同时用两种评论框意义大不大?

由于是邮件所以还是需要一封一封地看,不过剩余的部分是自动的。具体的做法是:我用的邮件阅读器有个功能可以将邮件内容 pipe 到外界命令中,所以我写了一个脚本将评论内容提取成 TOML 格式并写入到我博客的本地 git 仓库里,最终显示则靠 Hugo 的模板功能。这样我在浏览收件箱时看到评论邮件就可以一键采纳。然而在设置好这些后还没有收到过评论

关于名字确实是这样哈哈,这是我所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项评论功能之一。

Re: 扫墓习俗考

不是有个很俗套的说法是“一个人直到被遗忘之前都不会真正死去”吗?这句话直到我第一次经历家里比较熟识的长辈去世的时候我都觉得有点矫情,但是在那之后我的看法改变了。坟墓、清明节的习俗、回忆录、甚至传记也许一开始都是我们为了能让逝者在记忆里留存久一些而做的努力吧。

用动物叫声来作为微型博文的代称似乎已经成了惯例:例如推特的推文(tweet)、Mastodon 的嘟文(toot)、还有 honk(鹅叫)。我将自己的微型博文称作 hoot(猫头鹰的叫声),本想音译成“呼文”,但是翻看维基时我想到了“鸮文”这个名称。虽然现在的读音已经不同,但是“鸮”中表声的“号”和 hoot 的发音恰好类似,简直完美!